老常熟的味道
闲话美食
图说老味道
  • 松盛糕团

    最迟至晚清,常熟糕团就已蜚声遐迩。两朝帝师翁同龢爱吃橙糕,留下千古佳话;王庄定胜糕与太平军结下不解之缘,并衍化成民俗;民国初,虞城遍布点心店和小吃推担,叫卖糕团。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的松盛糕团店因为用料考究、工艺精湛,所产糕团香味醇厚,甜而不腻、糯而不黏,食之齿颊留香,深受常熟市民喜爱。[详细]

  • 草头面衣

    面衣是常熟每个家庭都会做的点心。有点像蛋饼,又像批萨。种类很丰富,可以随意发挥你的想象力加入辅料,常见的有韭菜面衣,芝麻面衣……摊好后可以用铲刀弄成一小块一小块的,软软的暖暖的,卷成小卷拿在手里吃,很香。面衣是常熟各家饭店常见的点心,相比于印度飞饼,"草头面衣"似乎更受青睐。[详细]

  • 绉纱馄饨

     绉纱馄饨在别的地方又叫小馄饨,燕皮馄饨。常熟的绉纱馄饨卖相很好的,皮子很薄很薄真得就像纱,透明得从外面看得出里面粉红的肉肉。熟练的师傅包绉纱馄饨相当好看,一手用一根扁扁的小棍子蘸点肉放到皮子里,另一只手轻轻一捏就包好了,一会儿工夫能"捏"一大盘。盛馄饨的汤是很鲜的,汤面上漂着嫩黄的蛋皮丝和绿的葱花,很是好看。[详细]

  • 清水汤团

    清水汤团通常和绉纱馄饨一起吃。一般标准吃法是二两绉纱馄饨加两个清水汤团。在北方可能没有汤团这种东西,汤团其实就是元宵两倍大的东西啦。有鲜肉的,芝麻的,豆沙的……吃法跟小笼馒头差不多,先咬一个小口,看到有浓浓的汤汁流出来,赶紧吸掉咯,那可是精华。[详细]

  • 常熟炒浇面

    常熟人吃面是很讲究的,甚至升华到了“疙瘩的境界”,所以常熟人在外地吃面时经常对当地面食嗤之以鼻。“蕈油面”是常熟炒浇面的最出名代表,面馆厨师用上等菜油熬炒鲜蕈,香气扑鼻,鲜美异常。清晨兴福寺旁一碗蕈油面也成了常熟人接待亲戚朋友的最高规格早餐。炒浇面,指的是虾仁、鳝背、腰花、肥肠等浇头油客人现点现炒,再加入预先用猪骨、鸡架、鱼骨、鳝骨等熬好的汤头,本身汤底已经够鲜美了,再将浇头的味道融入面中,那美味真是只可意会了。[详细]

  • 血糯甜饭

    常熟“血糯甜饭”是一款地地道道、本土独创且富有地域特色的江南名点,在1922年全国稻米评选中获得大奖而驰名中外,并列入了国际食谱。这道名点所用的血糯在常熟俗称鸭血糯,因米粒外表殷红如鸭血而得名。它富含蛋白质和微量元素,营养丰富,有滋阴补血的功效。最早把鸭血糯制成甜点的是常熟山景园、王四酒家这两家老字号饭店,其中“血糯甜饭”的制作手法、卖相口感最为独特和正宗,迄今已有百余年历史,享誉江南。[详细]

  • 萝卜丝饼

    细细的萝卜丝跟面一起和好后放在一个有波浪样子边的椭圆的盒子里然后放在油锅里炸一下。炸好后晾一下然后装在小纸袋里,轻轻咬下一口,外面脆脆的、里面软软的,带出一根根萝卜丝,口里都是萝卜蜜汁。放学后必定来一个! [详细]

  • 拖炉饼

    金灿灿的色泽、饱满的外形,仅是看一眼,拖炉饼就很能引起人的食欲。闻着诱人的香味,闭上眼睛轻轻咬上一口,芝麻和着松软的脆皮在唇齿间划过,带给人的分明是童年的味道。据传,拖炉饼最初出现在塘桥(现张家港)及周边地区,逐渐辐射到杨舍、顾山以及福山、大义等地。时光流转,不知不觉中,拖炉饼渐渐成为深受常熟市民喜爱的传统风味小吃。[详细]

  • 扯篷豆腐干

    扯篷豆腐干绝对是只有常熟才有,外地有仿冒,但不好吃。也不知道是不是"扯篷"这两字,纯粹是从常熟话音译过来的。扯篷豆腐干是把一块挺大的豆腐干切出纹路,串上竹签,因为不是切到底的,也不知道是什么刀法,反正可以造成"藕断丝连"的效果,抹上葱油和酱。好吃有嚼劲,卤汁也美味。在街边的小摊上,扯篷豆腐干通常和茶叶蛋一起卖。虽然是不上台面的街边小吃,但真的很好吃,茶叶蛋也不错哦! [详细]

  • 薰青豆

    很多有老人的常熟家庭在毛豆大量上市后就开始做熏青豆了。做熏青豆要用特别的毛豆品种"牛鞑扁",经过一系列程序,就做成了很有嚼头,甜津津的熏青豆了。 [详细]

  • 绿豆汤

    绿豆汤是常熟夏日高端洋气的凉爽小吃,而且此绿豆汤只有常熟有哦。老常熟吃绿豆汤很有讲究,在碗里放一勺糯米饭+一勺煮熟的绿豆+红绿丝+一颗蜜枣+两粒冬瓜糖,然后再放入一勺绵白糖,撒上糖桂花,最后冲入冰冻薄荷水,喝进去凉凉的,别提有多舒服了。老阿姨说:“老法头里只有小姐能吃的……有钱人家才会得烧。”[详细]